我问母亲:他有家人,还帮他们干活,他们为什么不管他?还让他常常从村里走到镇上讨饭?
他开始不傻,大概七八岁的时候和正常孩子一样。留守儿童,家里一个奶奶照顾他。奶奶是勤快的,像大多数农妇。家里的汉子、儿子、儿媳都外出务工,她自己在家带着孙子生活,独自种着家里的几亩地。
他是一个讨喜的“傻子”,村里人并不讨厌他。白发修剪的短短的,黝黑的脸上常挂着笑,总是远远的看着人家,不凑前,也不像隔壁村的“傻孩子”拦人车,抢东西,冲人吐口水。
他总是呵呵的笑着,所以村里的孩子都不怕他。我见过他与孩子打招呼,向孩子显摆他手里的东西。孩子也和他打招呼,有时还会与他开玩笑:“东西给我一点好不好?”他有时侧侧身子,将东西遮掩住,有时候也会笑着靠近小孩子,要将东西分与他。可是到那时孩子又会一窝蜂的跑开。他们不怕他,敢与他远远的玩闹;又怕他,当他靠近时又匆匆跑开。
那年秋收,奶奶问他:去不去田里?秋老虎,中秋前后的正午不比夏季凉爽。看着挂在天空正南方的太阳,树上的秋蝉没完没了的嘈杂的叫着,他摇摇头,要自己在家里待着。
傻孩子是隔壁村的孩子,或许他已经成年,我也说不清。
路沿住的村民一开始同情他,后来就不了。他随着年岁增大,开始偷拿别人三轮车车厢里的东西;有时拦路截着别人的车,让别人给他东西;有时还没缘故的冲别人吐口水,从路边捡半块砖头砸人……
后来听说,哑爷的爹娘活着时,他不在家里待时,就时常满村里满镇上的晃荡,不过没有那么频繁。他爹病死,他娘吊死,二老都过世后,他就常常去他嫁到镇上的二姐家。可是他与之亲近的二姐不久也离了婚……
从中午忙到晚上,赶在太阳落山前,奶奶回到家里。她要给孙子做晚饭,不然时间还早,地里还净是农忙的人,她也会是他们中的一员。
母亲说,他的兄弟管他的,他在村里时总喊他吃饭,但是他不愿意待,常常吃过饭就跑了。
与他讲道理讲不通,又不能真把他怎么样。也有人试图去和他奶奶说,让她看着点孩子,奶奶提到他总是哭。众人没了办法,只能见到他就远远的绕着走……
回到家,孩子在睡着。奶奶没在意,以为是孩子玩累了,睡的久了点,也或许是因为睡的晚了点。拢好地上、房顶晾晒的半干玉米和花生,才洗干净手脸,穿上围裙去厨房里忙活。
也有熊孩子欺负他,用小石子空瓶子隔的远远的砸他,喊他“傻子傻子”。大多数家长看到都会阻止,拎着自家孩子的耳朵教训。也有个别冷眼旁观,由着自家宝贝疙瘩“快乐玩耍”。
孩子还是没有反应,奶奶用她粗糙的手探上孩子的额头。奶奶慌了神,孩子发热了!她一手撑伞,一手抱着孩子,在浓黑的夜色里深一脚浅一脚的朝镇上走。
哑爷对绳子有着执念。常常见他手里团着一团不知道从哪里来得绳子。村里人家系在外面树上,用以晾晒被子衣物的绳子,每每都被他偷偷解掉拿走,引得人家吆喝怒骂。听人说有一次他解了人家的绳子,被人家抓个正着,那户女人向来泼辣,从厨房里拎了菜刀吓他。他呜呜的哭着,从村前哭到村后,又从村里哭到镇上,哭了好几天。
家里退烧药不知道什么时候被孩子玩没了,她都不知道。村里又没有医生,只能去镇上。她太慌张,压根没想起来先找邻居借点退热药,或者做点别的……
哪有人好好的家不愿意待,非要大老远的往外跑呢?
我听见有人问他:吃饭了没?喊他过去吃饭,他“啊啊”的叫着走远了。
满头白&幼都喊
哑爷是哑巴,一个爷爷辈,满头白发的哑巴,可是村里不论老幼都喊他傻子。
里满镇&亲近的
后来听说,哑爷的爹娘活着时,他不在家里待时,就时常满村里满镇上的晃荡,不过没有那么频繁。他爹病死,他娘吊死,二老都过世后,他就常常去他嫁到镇上的二姐家。可是他与之亲近的二姐不久也离了婚……
远远的&家孩子
也有熊孩子欺负他,用小石子空瓶子隔的远远的砸他,喊他“傻子傻子”。大多数家长看到都会阻止,拎着自家孩子的耳朵教训。也有个别冷眼旁观,由着自家宝贝疙瘩“快乐玩耍”。
短的,&的“傻
他是一个讨喜的“傻子”,村里人并不讨厌他。白发修剪的短短的,黝黑的脸上常挂着笑,总是远远的看着人家,不凑前,也不像隔壁村的“傻孩子”拦人车,抢东西,冲人吐口水。
&游荡在
哑爷还是“啊啊”的叫着,笑着,和人打招呼,游荡在村子与镇子之间。
我来评论这本书
登录 |注册